版权所有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SailHero Inc . 冀ICP备14021856号-5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石家庄
新闻中心
中国环境报:科学研判 精准治污 兰州引入先河智慧数据助力冬防
编者按 国家环保主流媒体《中国环境报》再次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到兰州。
近年来,兰州市从顶层设计、科学治污、落地实施抓起,把大气污染治理推向一个新阶段。通过强化督查问效,层层传导压力,“兰州蓝”正逐渐成为一个让所有兰州人引以为傲的新名词。
在这其中,先河环保依托领先的网格化监测系统及手机APP等技术手段参与到兰州冬防,成效显著。通过全时段、全方位监控各类污染源排放情况,科学分析研判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为靶向定位、精准治污、科学管控和区域考核提供支撑和依据。用兰州市环保局局长芮文刚的话说,“这套网格监控系统是以往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智慧转身。”
“兰州蓝”来之不易,巩固“兰州蓝”任重道远。今年“冬防”来临之际,兰州市充分利用智慧数据,将技术措施运用于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助力冬防出成效。
准确研判形势
从人为可控的污染内因着手
先河布设的网格化监测微型站
与往年相比,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呈现出总体改善趋于平缓、区域质量还不平衡的态势。
据兰州市环保局局长芮文刚介绍,通过与气象部门会商,结合近几年的气象变化情况,相较于其他季节,兰州市每年冬季大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形势更加严峻。有关统计数据也表明,兰州市重度污染天气和长时段污染天气主要集中在冬季采暖期的5个月。
从污染内因看,造成大气污染的内因是各类污染源,是人为可控因素。冬季采暖期各种污染物排放源相对集中,热电联产企业、采暖锅炉和居民小火炉成为新增量,机动车尾气、扬尘和工业源排放基本维持常量。尽管近年来兰州市对各类污染源实施了大幅提标治理改造和强力管控,单个排放源的排放强度显著下降,但整体排放总量在不利时段依然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从污染外因看,造成大气污染的外因是气象条件,是人为不可控因素。兰州市冬季采暖期80%以上为静稳逆温天气,加之河谷盆地的不利地形地貌,城区极易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结构,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清除,导致污染物持续累积,并随着污染物累积时段的延长,易出现长时间恶劣污染天气。
根据今冬大气污染防治形势的新判断,兰州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只有从内因入手,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硬的措施,科学分类施策,持续发力管控,从人为可控的污染内因着手,才能整体推进治污工作的常态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才能全面压减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源强,才能确保冬季空气质量基本可控。
因此,兰州市聚焦新的管控视角,利用大数据对量大面广的排污源实施精准监管,全面压减污染源排放源强度,全力守护“兰州蓝”。
综合应用科技手段
“精准滴灌 技防优先”
将人防和技防措施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科技手段在冬防工作中的运用。
兰州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兰州市将更加注重“精准滴灌、技防优先”,将科技手段的综合应用作为冬防最大的助力,通过全时段、全方位监控各类污染源排放情况,科学分析研判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为靶向定位、精准治污、科学管控和区域考核提供支撑和依据。
今冬兰州市将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利用工业源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系统、工况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全时段监督重点企业排放情况,第一时间发现企业违法违规排污行为并进行制止和查处。
与此同时,将拓展网格监测效用、开展扬尘智能监控执法、无人机全域巡航和机动车尾气红外遥感检测。充分利用遍布近郊四区所有社区和远郊县区乡镇的网格化监测设备,全面开展溯源分析,精准发现处置污染源,并作为指挥调度和考核奖惩的依据。对规模以上施工工地安装在线视频监控及PM10监测设施,全方位、定量化监控工地扬尘。对城区及周边各类工业企业、土方工地和削山造地、“散乱污”企业、低空面源污染、秸秆焚烧等农业源污染,开展全域无死角航拍取证。利用固定式红外遥感设备和流动检测车,对上路行驶车辆尾气排放情况进行检测,全面筛查和查处超标排放车辆。
以上五项技防措施获取的数据又将利用互联网、GIS等信息技术手段,最终集成为多种数据分析模型,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结果,让环境管理规划、应急处置决策、污染管控措施更科学、更智慧。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筛选重点控制区域与重点管控对象,实施精准管理。评估各类污染排放限制方案下的环境质量改善效果,为污染综合管控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智慧化决策依据。
网格化监管智慧转身
物联网将进入冬防领域
五项技防措施中值得一提的是网格监测效用,兰州市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将物联网运用到今冬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芮文刚介绍,以往兰州市主要采取人防措施,即每个区域都设一个“网格长”进行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无缝对接的原则,构建责任到位、监管到位、落实到位、督导到位的常态化管理体系。以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为单位,分级划定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网格,构建全民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这种办法使相关人员的责任更加明确,聚集更多的人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有良好效果。但人力成本高,缺少精准的分析数据,并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很难做出快速响应和提前预判。
大气污染具有涉及区域范围较大、区域之间污染物传输量大、污染源种类多、污染因子相对复杂等特点,环境监管难度非常大。河北先河环保公司经理韩凯丽说,地方政府需要一套实时、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克服人工、视频等网格监管存在的数据支撑不足等问题,能够在线、实时提供精准监测数据,实现区域网格全覆盖。
10月10日,兰州市推出了两款由河北先河环保公司研发的网格化监测手机APP。
一款是专业版APP,安装专业版手机APP的主要是市环保局、市城管委、市建设局等主要市直治污部门,以及各县区环保局督办人员、各社区网格长、网格员、各级环保巡查人员、环境空气质量分析人员等。
另一款是“兰州蓝”公众版手机APP。这是一款涵盖全市主要乡镇、社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可显示环境空气质量(PM2.5、PM10、O3等6项主要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物)实时数据的软件,能够让公众随时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空气质量及在本区、全市的实时排名、全天排名、全月排名情况。
据了解,运行一个月以来,公众版手机共收到反馈问题20多个,涉及道路扬尘、工地扬尘、小煤炉、燃烧等多个方面。
韩凯丽说,通过国控站以及微观站数据,11月份以来城关区的PM10和PM2.5污染最为严重。通过平台应用,发现污染总是比较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由金昌南路、东岗西路、天水南路、火车站西路包围的区域,此区域10点之后超标严重;天水北路、雁滩路、东岗西路以东,且段家滩以西区域,此区域在夜间19~22时污染情况明显重于其他地方。系统分析为兰州市环保巡查以及扬尘管控提供了依据。
“这套网格监控系统可实时掌握监控区域内主要污染物的动态变化,是以往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智慧转身。”芮文刚说,系统的智慧性还体现在可以实现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数据,通过手机APP、微信等方式自动推送至责任单位及主管部门,并清晰标注污染所在点位的地理位置、污染排放时间,监管部门根据预警信息可快速锁定污染源并采取处理措施,进行定向管控、治理,而且实现多部门预警、指挥、共同推动,实现相关责任及管理部门的协同联动。对于监管部门响应情况及污染点位的处理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并用实时数据判断污染是否解决、管控是否到位,确保污染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此外,通过网格化监控数据的解析及应用,可分析出某段时间内区域污染的主要来源,完成对行业、企业、工地、工业园等排污贡献率排名,甄别出造成区域污染的主要因素,政府可以有针对地进行靶向治理;同时,可进行污染源头追溯,根据污染成分分析锁定污染企业,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从而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